销售咨询热线:
13901404207
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论我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发展和现状

论我国计量用仪器仪表的发展和现状

 更新时间:2009-07-28 点击量:2303

 

计量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世界工具,是人类现代文明中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计量仪器发展,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深入到人类生活每一个角落。
    计量仪器仪表原指专门用来测量水、气、电、油压力、流量、温度精密设备。包括上千个品种产品,上个世纪后20年里,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科学划分现代计量包括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程计量三个方面。科学计量任务是研制和建立计量基本标准装置,保证量值传递和溯源,为法制计量和工程讲师提供基本保障。法制计量任务是对关系国计民生重要计量器具和商品量计量行为由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管,确保相关量值准确。工程计量任务是为全社会其他测量活动进行量值溯源,提供计量校准,检测服务,此基础上我们具体分为几何计量、温度计量、力学计量、电磁学计量、光学计量、声学计量、电子学计量、时间频率计量、电离辐射计量、化学计量。我国现有各类计量仪器企业六千多家,已经形成门类品种比较齐全,具有一定技术基础和生产规模产业体系,成为亚洲除日本以外第二大计量仪器仪表生产国。九五以来,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总形势是向前发展。产品微型化、集成化、智能化、总线化等发展方向上紧跟发展步伐,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新型产品,一批具有相当规模民营企业崛起,是我国计量仪器产业发展新生力量。应当清醒看到,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不能满足国民经济科学研究,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日益增长迫切需求,我国计量仪器产品,绝大部分属于中低档技术水平,可靠性、稳定性等关键性指标尚未全部达到要求,,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同样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份额。
    制约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因素。我国计量仪器仪表发展滞后,存许多问题,面临严峻形势,其主要因素集中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展滞缓。现代计量是光、机、电、计算机和许多种基础学科高度综合产物,对新技术非常敏感,是现代产业产品中更新换代频率新技术应用和发展极迅速门类之一,每年都有一批新产品推出,特别是当今信息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稍微放慢发展速度,就会被远远抛后面。已经跨入21世纪今天,我国计量仪器仪表普遍水平还停留20世纪80年代初水平上,大型和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许多急需仪器空白,中低档产品保证质量上还有许多难关需要攻克。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发展滞缓,是制约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一个“瓶颈”而制约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科技创新和发展滞缓主要因素有三个:*是科研经费严重不足;第二是人才匮乏;第三是缺乏官、产、学、研、全、用有效结合。
    二、产品稳定性和可靠性长期不到根本性解决。
    我国计量产品,包括产业自动化仪表系统,通信仪器等,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算很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不高。极大限制了我国计量产品使用范围和可信程度,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1)长期忽视了基础技术研究开发。
   (2)国产通用件和基础件质量关。
   (3)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和管理不力,产品质量关。
    三、旧体制束缚了企业发展
    旧体制是制约我国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发展一个共性问题。仪器行业例外。相当一批国有企业,长期旧体制束缚下,不能从学生历史包袱中挣脱出来,市场竞争中丧失活力,生产和经营严重滑坡,一大批骨干企业,生死线上苦苦挣扎,,加快体制改革是发展重要途径之一。
    四、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受到客观环境制约其主要表现:
 
(1)赋税过重。计量用产品企业,一般规模不大,生产批量不多,产值和经济效益总量不高,现代计量仪器仪表,对国民经济有巨大拉动作用产生难以估量倍增效益。对具有如此特殊属性产业,如同其他产业一样征收17%增值税,33%所税以及相同比例关税则赋税过重。
    (2)各级政府包括产业主管部门以及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对发展计量产品产业重要性认识不足,支持不够。
    (3)缺少支持民族产业发展采购政策。
    (4)我国基础产业能力差。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能力和信誉能力都较差,直接影响产业发展。

     振兴我国计量仪器仪表产业对策与建议。为振兴产业发展,国家应由国家计委、经贸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协商制定必要扶植政策,现代计量综合了多种高科技成果。发展现代计量仪器仪表,必须集中人才,投入巨额资金,需要一批具备相当经济实力品牌大型公司,作为,带动全行业发展同时尽快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对国有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仪器行业一般规模不大,历史不长,“包袱”较轻,产品结构容易调整,,改制难度相对较小,建议国家对国有企业加快改制步伐,能提出明确要求,对促进计量仪器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苏公网安备32083102000177号